最新公告
黨建工作
黨建工作
首頁>黨建工作>黨建工作淺析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
屈俐吶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部署“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重大部署,是根據新時代產業發展與社會格局提出的新的戰略發展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發展。
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內容,這一理論明確地指出人在駕馭物質力量實現生產的過程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將物質世界的客觀性和人類生產的主動性相結合,凸顯了勞動生產力的內涵。生產力體現為人們支配與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們所處時代中可實現的具體勞動的綜合體現。
縱觀人類歷史與社會主義發展史,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生活和全部歷史的基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人類社會的發展演變離不開生產力的提高和變化。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使得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加速推進,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外部環境與過去大相徑庭,既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又要完成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心任務。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新質生產力,顧名思義即“新”+“質”+“生產力”?!吧a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靶隆?,是指新的勞動者與新技術、新服務、新模式、新產業、新領域、新動能等新的生產要素,即以高素質人才、企業家、科學家為主的新質勞動者和以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以及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產業升級多方配合下實現多元化的生產要素相結合產生的新的生產力?!百|”指的是物質、質量、本質、品質,是生產力水平由量的大幅度提升而引起的質變,是在高質量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動能下產生的更高質量的生產力?!靶沦|”就是“新的質態、新的形態、新的形式”。簡而言之,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質生產力這一理論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重點加速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產業是經濟之本,是生產力變革發展的具體領域。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專門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仗扉_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里強調的是,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的“關鍵變量”就是“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因而,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過程是在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成長,由創新發展所催生,起點在“新”,關鍵在“質”,落腳點在“生產力”,通過引入新要素,發展新技術、催生新業態、拓展新領域,以“新”提“質”、以“質”催“新”,塑造更多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此確保國家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得到增強。
與注重生產要素中的勞動力、土地、資本等常規資源要素的傳統生產力相比,新質生產力以高效能、高質量為基本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基本特征,是對傳統生產力的超越,顯示出更為明顯的實踐性、全面性、發展性等。從實踐性來看,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說明新質生產力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從全面性來看,新質生產力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更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現象。從發展性來看,新質生產力突破了傳統生產力下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的粗放式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更著眼于未來發展,是一種符合新發展理念的、新質態的先進生產力,具有更高水平的創新性、虛擬性、流動性、滲透性和協同性。新質生產力必將扎根科技創新的沃土,以新產業的壯大升級實現生產力躍升,為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學指引,成為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底氣。 (作者單位:臨猗縣委黨校)
>> 上一篇: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篤信篤行者
>> 下一篇:深化運用“四下基層”制度